为进一步弘扬版画文化,强化成渝两地文化交流,以文化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。2023年3月5日下午,重庆市政府文史馆员,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抗战美术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、首席专家凌承纬做客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、成都画院(成都市美术馆)承办的“艺术大家与四川”公益讲座,作“四川早期新兴版画和版画家”主题文化讲座。
讲座采用“线上直播+线下互动”的形式,以成都市美术馆A区学术报告厅为主会场。针对报告厅座位有限的实际情况,采用视频号直播的形式,面向全国观众直播讲座现场。带领线上线下近千余名观众,拨开历史的尘埃,追溯四川早期新兴版画的历史,挖掘呈现生发于巴渝土地上的艺术文脉与魅力。
讲座中,凌承纬馆员以时间为脉络,从1931年8月,鲁迅在上海举办暑期木刻讲习班,到1937年8月上旬,自发的民间抗日美术团体——四川漫画社在成都成立,1937年初,酆中铁、刘鸣寂联络了严叶语、谢又仙(谢代)、胡黻章(胡夏畦)等人,成立了西南地区第一个木刻团体——重庆木刻研究会,开展木刻运动。再到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、中国木刻研究会总会都在重庆、成都设了分会,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和以延安为中心的边区,发展成为一场轰轰烈烈、波澜壮阔、绵延数年不衰的抗日救亡艺术运动。
新中国成立以后,李少言、牛文、林军、吕琳等一批来自晋绥解放区的版画家来到重庆,与抗战时期留在重庆的版画家酆中铁等,构成了四川版画画派的基本队伍。
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,以重庆为中心,四川版画艺术发生了质的飞跃。李焕民、宋广训、吴凡、徐匡、吴强年、江碧波等一批从艺术院校毕业,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美术青年先后加入,使得四川版画家群体不但规模壮大,而且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升。期间,四川版画群体在全国还率先实施集体创作的方式,创造出了以《红岩》为代表的一系列组画形式的版画作品,被誉为“中国版画史上最重要的杰作”,影响全国。
凌承纬馆员表示,中国新兴版画史、中国抗战美术史,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彪炳千秋的革命艺术史;是形态特殊、内容丰富、影响巨大、意义深远、相互关联的专门史;是艺术前辈留给后世的巨大财富。我们深入、系统地研究它,不仅在于让人们知晓历史,更在于认识当今和未来。
此次讲座主会场有200余名听众现场听讲,讲座结束后,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。听众们纷纷表示,此次讲座“形式新、内容佳、感受深”,通过这场讲座,对四川早期新兴版画和版画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,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版画的魅力。
凌承纬馆员作主题讲座
“四川早期新兴版画和版画家”主题讲座现场